您的位置: 首页>> 天心文苑>> 古阁遗韵
天心阁历史沿革
发布日期:2021-03-25


天心阁历史沿革

 

1、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年)善化县知县唐源所作的《分地方申详》,以及清初著名学者李文炤(1667—1731)《七跂》诗,目前所知最早记载了天心阁。

2、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天星阁,初为观星相的灵台。当时星相家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上应天心,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墙上建“天心阁”以应之。

3、清顺治十一年(1654)经略洪承轴对城墙与天心阁进行了一次彻底修葺。

4、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城南书院重修天心阁,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湖南学政李汪度为之作《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墉跨其首……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使天心阁名声大振。

5、清嘉庆十八年(1813)城南书院院长罗畸等捐款重修天心阁。

6、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清军在此筑炮台固守,太平军未克,萧在阁前阵亡。战后废修城垣,将城谯楼二层改三层,并在楼的左右,仿文润阁造式,增建二轩。仍名天心阁。设炮台九座,并设外墙。

7、清同治四年(1865)巡抚李翰章对天心阁进行了一次精心修葺,历时五个多月,耗费十五万余千文(包括1861年的修葺与1864年的新建)。

8、维新时期,维新组织南学会经常在天心阁聚会,唐才常、秦力山常在此宣传维新思想。

9、辛亥革命前,湖南革命人士陈作新等常到天心阁集会,商讨光复计划。

10、民国5年(1916)秋,湖南省府当局为方便长沙市民生活与商贸活动与天心阁北面百米处城墙之上建午炮亭(又名“午炮台”),每至正午十二时鸣炮报时。

11、1913-1918年,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经常到天心阁游览、学习。

12、1924年,赵恒惕任湖南省省长,将天心阁辟为湖南省的第一个公园。委派张孝准为筹备主任,由省警察厅长刘武负责实施此项工程;同年于阁之左右仿北京文澜阁规制,增建南北二轩,接以复道,气势尤显壮观。阁下辟为园林,今存熏风亭等胜迹。

13、1924年拆除城墙,唯天心阁一段城墙得以保留。

14、1928年时任湖南省省长的唐生智决定重修天心阁,同年由鲁岱主持完成。

15、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在阁北建“国耻纪念亭”,并拆除原“午炮亭”。

16、1930年7月,红军攻克长沙,彭德怀等在此召开重要会议。

17、1933年长沙建市,天心阁又得以大修。

18、1938年11月,天心阁毁于“文夕大火”,仅存城垣,蒋介石、周恩来等人曾登临天心阁古城墙视察灾情。

19、抗战胜利后,于阁旧址建单屋茶厅。

20、新中国成立后,天心阁辟为天心公园。毛主席、周总理、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到此视察。

21、1983年,天心阁依原阁旧貌重修,复建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层主阁,增建了两座二层辅阁,1984年落成。阁楼总建筑面积847.36平方米,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46根圆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